发布时间:2025-06-09 02:55:57 来源:开云体育
4月16日,新疆吉木萨尔县博物馆内,项目作业人员正运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二工河墓葬群出土的先秦时期双耳陶罐和春秋战国时期单耳陶罐进行精密扫描。跟着数据收集作业的推动,这些实体文物的要害信息将以数字文物的方式完结永久性保存与立异性展现,标志着该县博物馆文物维护作业迈入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作业人员正在对二工河墓葬群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单耳陶罐进行扫描 (王统林 摄)
据馆内文物保管员张丁介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维护是近年来我国收藏文物预防性维护范畴的前沿理念,经过数字技能对文物的根底信息与特别特点进行全方位收集存储,构成实体与数字两层保存体系。这种技能办法不只为文物本体维护、修正计划拟定及长时刻保存供给科学依据,更在研讨、展现等环节激起文物的年代生机。“让文物既能在展柜中静述前史,也能在数字空间中勃发重生,这是咱们饯别文物维护的重要方向。”张丁表明。
作为承载北庭文明的重要载体,吉木萨尔县博物馆现有收藏品1514件。为强化藏品维护研讨、提高数字化展陈水平,该馆本年成功请求国家专项经费,发动总投资246万元的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维护项目。
项目包括三大中心板块:一是经过三维扫描、高清印象收集等技能,完结140件要点收藏文物的数字化建模存档;二是构建包括数字资源数据库、藏品办理体系在内的5套智能办理体系,并配套建造官方网站、微信大众号等线上展现渠道,同步装备颜色校验设备、存储主机等3台专业硬件;三是立异打造多元化效果展现体系,包括文物AR常识图册、三维宣扬动画、虚拟周游展厅及自助导览服务等,构建“线下实体+线上数字”的沉溺式体会场景。
作业人员正在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二工河墓葬群出土的先秦时期双耳陶罐扫描 (陈洪薇 摄)
“数字化技能的使用,既让游客在互动中感触文物的前史温度,又能大大下降实体文物的触摸损耗。”博物馆馆长张芸菲指出,项目自3月发动以来已进入数据收集攻坚阶段,现在正按7月底竣工的时刻节点倒排工期。未来,跟着数字资源库的建成与智能体系的投用,博物馆将打破物理空间约束,经过高清印象、三维模型等数字形状,全景出现北庭故城、车师古道等前史背景和文明遗存,让熟睡的文物“开口说话”。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继续加大文物维护数字化投入,此次项目的施行是继北庭故城遗址数字化展现之后的又一重要行动。张芸菲表明,项目不只致力于完结文物的“活态传承”,更期望可以经过数字技能赋能,让更多人了解北庭文明的深沉见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认识的征途中,书写文物维护与文明传达的新篇章。(王统林 陈洪薇)
上一篇:“一同守护好这片海”